港漂,一群居住和工作在香港的內地朋友,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懷揣夢想會聚於香江,從漠北,到江南,從湖廣,到川渝……平日裏,他們跟隨香港的快節奏,忙於學業、忙於事業、忙於打拚,每逢佳節來臨,思鄉之情再也按捺不住,如波濤洶湧般湧上心頭。此時,如果能品嘗到地道的家鄉菜,漂泊感亦會減輕不少吧。
《成報》攜手香港衛視及港漂圈,合作推出「港漂美食地圖」欄目,邀請100位資深港漂食客,開啟了這個關於吃的專題,專門講述來自天南海北的港漂,在香港關於吃的故事。這將是一個地道內地家鄉風味在香港哪裏可以吃到的米芝蓮指南。方便你按圖索驥,邊讀邊找,邊吃邊聊。在香港,找到家的感覺。
在香港也能找到正宗的京式銅鍋涮肉。
銅鍋是青春
2010年8月,京九線的火車把小弟從暴曬的夏日帝都帶到濕濕的炎熱香港。一年讀書,隨後工作,來港三年有餘。2011年浸會畢業後進入香港電台實習,之後成為節目主持,並擔任電台普通話新聞主播。橫跨三個節目組別,從港股分析到和歌手吹水,從嚴肅的新聞播報到京腔調侃微博趣聞,一天下來,各種情緒,各種措辭,各種節目的輪番轟炸。晨早伴春光出發,晚上吃飯後冬眠,一天四季,也不過如此。為了證明不只是靠耍嘴皮子吃飯,感謝各大媒體給小弟機會碼點字,以提高個人不太高的情操和境界。新京報,足球周刊,乒乓世界的專題採訪,深圳都市報,當代歌壇的個人專欄,哥們又橫跨了各個類型的紙媒,博而不專,只能怪自己術業不精。
經過兩年多的工作,身高從180漲到182,體重從130飛到160,我打電話告訴老娘,「媽媽,你再也不用擔心我是個小瘦子了。」我是個老北京,所以各位看到我推介的美食是老北京的傳統招牌,銅鍋涮肉。其實北京人比較實在,吃火鍋的時候遠沒有現在這麼多種類,蔬菜拼盤?大白菜就夠了!肥牛雞翅?羊肉涮起來感覺最到位!多種配料?麻醬韭菜花才是王牌!飲料涼茶?不妨來點二鍋頭好嗎!我心目中的銅鍋涮肉場景就是:一鼎銅鍋,兩瓶牛二,三盤羊肉,四人對坐,五勺麻醬,六碟小菜,妻兒心中,爸媽嘴上,酒囊飯袋,十足北京。關於銅鍋的回憶,永遠都是有頭無尾的懸案。只記得次日清晨頭暈腦脹的滿身酒氣衣冠不整,和餐後狂灌酸奶和綠茶的狼狽不堪。銅鍋,本身就是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香港的尖沙咀有家北京酒家可以吃到正品涮肉,京片子第一選。
可能我的推介不適合每一位港漂,但只盼各位在香港這個國際食城吃遍全球美食時,不要忘了我們自己家鄉的最美的味道。其實,這些才是我們在外漂泊日子裏的最大支柱,不是嗎?想家,就去吃吃家鄉菜吧!
另外一個推薦的也非城中美味,而是長洲島的海鮮和麻辣魚蛋,百吃不厭。不過,請準備好船票錢,和一個美麗的黃昏時段。
我是港漂小孟,我愛香港的美食,我更享受在這裏吃到的家鄉的味道。
為了夢想,所以港漂
我骨子裏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從小到大一直愛藝術,4歲開始就學習繪畫,中學的時候自學書法。但是另一方面我還是一隻倔強的金牛,我決定要做的事情,誰也阻擋不了。同時,我也是九型人格的三號型人格,喜歡把事情劃分為一個個目標,人生就是不斷地去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總體而言,我是一個實踐性的理想主義者。
我對香港的印象,源於TVB的電視劇和兒童節目,於是我一直把TVB當作我的夢想。由於對香港以及傳媒的特殊情感,我最後報讀了香港中文大學的企業傳播專業。於是,從2012年8月開始,我成為了港漂一族。來到香港的分秒,我都感覺自己在進步,因為每天都會有一點收穫。最令我高興的是,如今我已經是TVB的員工了。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在TVB工作的每分每秒都讓我感到開心和溫暖。就如九把刀的書名《人生就是不停地奮鬥》一樣,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信念,把握每一個機會,並為理想踏出第一步,夢想就可以變成現實。
在為夢想港漂的日子裏,廣州的早茶風味最讓我念念不忘。其中必點項目就是鳳爪排骨,它並不油膩,味道鮮美,排骨很嫩,鳳爪入味,送上米粉,白飯或清淡的粥,更加一流。在香港魚涌地鐵站附近的
點心工坊可找到這道菜,做得很有廣州的味道!且服務周到、價格合理。除了家鄉菜,香港也有自己獨特的「看家本領」。就以魚蛋、燒賣而言,不同店舖用的醬料不同,帶給你的味覺享受便是多層次的。同樣在魚涌覓到的咖哩燒賣讓人難以抗拒。
資料來源:www.singpao.com/sh/food/201310/t20131028_468344.html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