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家人出外遊玩,途中餓了起來,午時三點半的時間,加上停車不便,家人到便利商店為我挑了顆茶葉蛋先行充飢。爐內撈起的蛋熱呼著,隔著塑膠袋剝殼吃下,頓時提供飽足感,提振不少精神。
在家中煮白煮蛋時,燒開後需加鹽,以免蛋殼破裂,壞了口感。入鍋時間會影響到蛋的熟度,得特地用時鐘計算,免得碰到未熟蛋,不但沾了滿手蛋殼,蛋黃蛋白還沒入口就分家,搞得自己邊吃邊氣。
茶葉蛋不但沒有此煩惱,反而因著裂痕存在,增添自身之外的風味。記得有位美食家曾說過,吃茶葉蛋要在水煮冷卻之後,輕敲蛋殼龜裂,再入茶湯滷汁煮至入味。滷汁若無法順利滲透蛋殼,進入蛋體,便成不了好吃的茶葉蛋。何況裂痕的交集處,其實還是剝開蛋殼的關鍵所在。
會議桌上又發現一份神祕小禮物,誘著同仁們聞香而至。原來是老闆上回買過某家知名的茶葉蛋,見到大家喜歡吃,路過時留心帶了一袋回來。依舊習慣用手微微在殼上敲出更多小縫隙,一氣呵成脫殼成功,然後品嚐入味的光滑蛋身。任憑著百里之外的小小
會議點心,裝載著大大滿足,向新的一週邁進。
資料來源: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4000850-260115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