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究極美味麵包 揭密幕後實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除了米飯,不知從何時開始,麵包餐盒儼然是現代人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各地的烘焙店、便利商店、超市等地,輕鬆買到各式各樣的麵包,與歐式硬脆口感麵包不同,柔軟與蓬鬆的麵包是大家從小吃到大且大人、小孩都難忘的經典口味。
因嘗到泡芙的感動而生的卡士達麵包
源自1902年,由日本「新宿中村屋」的創業者相馬愛藏,因一次難忘吃到泡芙有所啟發,因而研發出克林姆麵包,也就是現在的卡士達麵包。卡士達內餡選用鮮乳與雞蛋製作而成,香濃滑順的口感正是卡士達麵包的靈魂來源。
統一麵包卡士達堅持使用精細費工的傳統「中種法」進行發酵,添加以三段控溫12⼩時熟成的究極湯種,讓麵包餐盒變得更柔軟Q彈,內餡不惜重本選用瑞穗鮮乳與蛋黃在黃金比例融合,以文火長時間不間斷的攪拌、熬煮而成,有效鎖住蛋香與奶香,一打開包裝蛋奶香氣便撲鼻而來,在Q彈柔軟的麵包體下,裹著細緻絲滑的卡士達內餡,一口咬下蛋香與奶香於舌尖化開,香甜濃郁不膩口,讓每一口都是享受。
而因為採用了瑞穗鮮乳與在地雞蛋,每顆卡士達的蛋白質有7.9公克,熱量280大卡;口感上,麵包體則是透過研發「自製老麵種」與專業配粉技術,讓麵糰組織更加細緻柔軟與濕潤度,再搭配專業技術長時間文火熬煮的滑順內餡,使得整體麵包有著Q軟口感的麵包體與入口即化內餡,無論是小孩、學生、上班族或家中長輩,都能輕鬆入口享受美味。在如此費工耗時的製程與用料,以不妥協的堅持做出一顆味美味好吃的卡士達麵包,更獲得大家的喜愛與肯定。
微波加熱後的卡士達麵包超乎想像的好吃,柔軟麵包體裹著熱騰騰的滑順內餡,入口即化香氣超濃郁;或是搭配自己沖泡的無糖紅茶、綠茶包,茶的清香與卡士達內餡在嘴裡美妙融合,讓人充滿幸福感;甚至還可以將卡士達麵包加入季節性水果,搖身一變為奢華的水果卡士達,變成下午茶點心的絕佳選擇。
感謝消費者的支持,陪伴統一麵包走過40多年,統一麵包感謝有您特別於2月9日~ 3月8日期間每週五、六、日推出卡士達加10元多一件活動,以用心堅持的專業技術,帶給大家隨時隨地感受美好享受!現在就到全臺7-ELEVEN,把經典美味帶回家吧!

(三立新聞網)
PR

還在吃超商麵包當正餐?害你變胖又覺得累!小心吃出痰濕體質,營養師教你不踩雷的挑麵包攻略

隨著台灣人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聯安診所資深營養師徐景宜指出,台灣人2019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排行前2名分別是蛋白和蛋黃,位居第七的小麥在17歲以下則居冠,麵包餐盒、蛋糕等相關製品都可能是過敏來源。

 

加上近年健康意識抬頭,裸麥等全穀物麵包、無麩質飲食也成為許多人的首選,然而麵包餐盒應該怎麼吃才對?對身體和減重的影響又是什麼?

 

脹氣、頭痛⋯⋯小毛病不斷,可能是「麩質」惹的禍

麩質(Gluten)是一種存在於麥類作物中的蛋白質,主要由麥麩蛋白(Glutenin)與麥膠蛋白(Gliadin)組成,前者是讓麵團有彈性的關鍵,而後者則是臨床上經常被討論造成乳麋瀉或麩質敏感的成分。

 

因為麥膠蛋白會刺激腸道上皮細胞,使得腸道通透性增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的急性症狀像是腹痛、腹瀉、脹氣等,長期還有可能出現維生素吸收不良、慢性疲勞、腸胃慢性發炎等。美國神經專科醫師大衛博瑪特在《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提出麩質是造成當代人們許多疾病的根源,包括失智。

 

麩質和一些不適的臨床反應或疾病有關,像是乳糜瀉、非乳麋瀉麩質敏感(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NCGS)、小麥過敏等。非乳糜瀉麩質敏感患者通常在吃到含有麩質食物的幾個小時內不會有特別感覺,但可能在兩三天後出現不適,甚至造成全身性的症狀。像是:

 

腹部疼痛、脹氣

 

便祕、腸道功能異常

 

疲倦、失眠

 

頭痛

 

關節或骨頭疼痛

 

情緒低落、不安、憂鬱

 

皮膚問題,如溼疹或脫屑

 

眼睛發癢

 

過敏性鼻炎

 

若經醫師檢測確認出麩質敏感、乳糜瀉、腸漏症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問題,再經過專業醫療團隊評估與指導下,執行無麩質飲食比較合適。研究腸漏超過15年的胃腸肝膽專科醫師何兆芬在《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中則提到,即使是無小麥過敏、無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一天三餐中最好有一餐是米飯或其他主食,不要餐餐都是麥製品,輪替飲食才是長久之道。

 

中醫師眼中的麵包餐盒:助溼生痰

中醫怎麼看麩質食物呢?因為比較難消化,消化系統異常的人要額外消耗更多氣血去處理。愛群中醫院長陳曉萱認為,現代小麥粉製成的麵糰屬於「痰濕」食物,而肝氣滯導致腸胃出問題,就會腹瀉、胃痛,有些人吃多了高溫烘焙的麵食容易脹氣,排便會比較黏或乾硬,造成身體發炎,更加重腸胃負擔。脾與濕氣代謝、消化有關,吃了不適合的食物而消耗了身體的代謝能力,身體就更容易產生濕氣。當身體長期處於濕、痰狀態,久了就成為「瘀」,導致代謝等慢性病。

 

京禾中醫診所院長陳俊如在《免疫力UP!抗炎食療:中醫博士教你成為海洋體質,阻斷慢性發炎》則提到,培養腸道好菌的飲食習慣之一,就是避免麩質食品。另外,麵包、麵食類、烘焙類食品等等都屬於高升糖(高GI值)食品,會讓血糖快速上升、內臟功能變弱,包括胰臟和胃,其中肝臟如果一直努力分解糖分而過勞,就容易一直有疲倦感,並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澱粉控注意!每天都吃麵包?小心踩到四大地雷

而台灣常見的甜麵包或軟麵包是許多人的早餐首選,不過長期大量以這類台式麵包為主食,可能造成哪些健康隱憂?

 

油脂含量過高,且以飽和脂肪酸為主:一個菠蘿麵包油脂提供120大卡,其中飽和脂肪酸就佔了43%。而香甜Q軟的菠蘿、奶酥、布丁麵包等也需要較多的奶油製成;丹麥、酥皮麵包等則裹入大量油脂;至於滑嫩順口的鮮奶吐司或雞蛋吐司也富含奶油,是熱量陷阱。

 

攝取到人工反式脂肪:常見於袋裝麵包糕點的「人造奶油」雖然香味四溢,但當中的人工反式脂肪容易引發全身發炎反應、減少好膽固醇,並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精緻澱粉過多:台式軟麵包大多使用白麵粉,膳食纖維僅為全麥麵粉的20%。

 

攝取過多糖類:一個不含餡料的菠蘿麵包含有17克的糖,紅豆麵包的含糖量更將近30克,研究顯示攝取過多果糖會讓身體發炎指數升高,是健康大敵。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 ,其實麵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量力而為,若正餐都營養均衡不油膩,那下午嘴饞來一顆麵包,晚餐少吃飯、多吃菜的話就沒問題;但如果早餐、下午都吃麵包,甚至把麵包當正餐,除了可能變胖,也會更沒精神。

 

羅宋麵包超肥!營養師教你麵包這樣挑就對了

大家在挑選麵包的時候,不妨參考以下訣竅,吃起來更安心:

 

以原味、餡料少、低油或添加雜糧者為佳

 

口感粗糙、有嚼勁的麵包熱量越低,盡量避開越濃郁或酥脆香甜的麵包

 

餡料款則建議避開奶酥、豆沙和乳酪,選擇天然果乾、堅果最健康

 

推薦搭配鮮乳、優酪乳、豆漿等蛋白質和蔬菜享用,營養更均衡

 

粉專「營養師煮什麼」也整理出7-11和全家的麵包熱量PK排名,冠軍剛好都是富含濃郁巧克力餡的麵包,一顆熱量高達400~600大卡;起酥、菠蘿和丹麥麵包也名列前茅。

 

好味營養師品瑄分享麵包挑選攻略,以下是「最不推薦」的排行榜:

 

1. 羅宋麵包:奶香四溢、口感香脆,本體紮實所以熱量密度高,一顆熱量至少520大卡

2. 奶油麵包脆片:小小一包熱量就高達500-600大卡

3. 起酥麵包:酥皮油脂比例相當高,若加上奶酥等內餡熱量就會爆表

4. 菠蘿麵包:用酥油、麵粉加糖製作,整體偏油膩,還得注意反式脂肪隱憂

 

再來是介於推薦與不推薦的黃燈區麵包,平均熱量300~400大卡:

 

可頌麵包:依照不同尺寸,一顆約100~360大卡。

肉鬆麵包:肉鬆本身就屬於高熱量,再結合沙拉醬,熱量可達360400大卡。

甜甜圈:澱粉經過油炸再裹上糖,熱量並不低,一顆約300大卡。

青蔥麵包:以鹹麵包而言,是少數含有蔬菜的選項,一顆約120~330大卡。

 

最後是營養師推薦熱量較低的麵包種類:

 

銅鑼燒:份量偏小加上豆沙偏甜,通常不會吃過量,一個熱量約250大卡,作為下午茶點心算是不錯的選擇。

原味貝果:碳水量和白飯差不多,有嚼勁也較容易有飽足感。

全麥或雜糧麵包:黑麥、裸麥或酸種麵包大多不加糖和奶油,全穀類、膳食纖維與維生素等含量較高,升糖指數也較低。這類歐式硬麵包通常還包含堅果,搭配起司、生菜等食用營養較為全面。另外要注意成分標示,若品項名稱為「小麥」可能就不是真的全麥。

白吐司:兩片熱量約等於一碗白飯,是便宜好取得的主食選擇,但要避開日式吐司等標榜超綿、牛奶、特濃這類關鍵字,容易有額外的熱量風險。

(yahoo奇摩新聞)

「媽媽吃麵包碎 我們吃菠蘿包」 六旬姊弟尋失散60年母親

【明報專訊】菠蘿包掉下麵包餐盒碎,也留下母愛,年過六旬的三姊弟與母失散逾60年,姊姊落淚憶述媽媽只吃麵包碎,菠蘿包都留給他們吃。臨近冬至,他們盼與母重聚,或許毋須美酒佳餚,只願與媽媽再分享一口香甜酥脆的菠蘿包。

 

 

福華村搬青山道 1958年離家

66歲的范慶國憶述,幼時一家五口居於荔枝角福華村,即現址香港工業中心附近。媽媽麥蘭是家庭主婦,爸爸范金帶於搪瓷廠工作。至1958年,一家搬往青山道天台木屋,媽媽卻沒跟隨,長大後三姊弟始知媽媽自那時離家,那年范喜蓮只有6歲,范慶國3歲,妹妹范喜琴「只有手抱咁大」。

 

現年69歲的范喜蓮形容,媽媽的離開十分突然,爸爸管教嚴厲,一直沒解釋媽媽離家原因。她當年曾目睹媽媽收拾衣服,以為她只是出外洗衣服;范慶國則說,一次他協助父親寄信回鄉,才發現父親在惠州已有另一頭家,估計當年媽媽因此憤而離家。

 

不怪媽媽 每念母親買菠蘿麵包餐盒

姊弟對母親的印象模糊,但異口同聲表示沒怪媽媽,且依稀記得媽媽非常疼愛他們。范喜蓮記得媽媽離家半年後回來,為他們準備新衣、玩具等,但最終因爸爸出現不歡而散。

 

 

范喜蓮印象最深是媽媽靠熨衫掙錢後會買菠蘿包,「媽媽好惜我哋……細個買菠蘿包畀我哋食,佢自己唔捨得食,只係食啲碎……望住我哋食得開心,佢都好開心。」每逢憶及母親,她便買菠蘿包。

 

范父早於1990年代離世,范喜蓮稱,若媽媽健在亦已8789歲,有心理準備尋母機會不大,但他們不想遺憾,前年開始透過紅十字會尋母,惟暫無音信。她記得當年他們一家與街坊關係不錯,街坊稱母親為「范師奶」,她離家後曾由叫「彭太」的街坊代照顧三姊弟。印象中的媽媽中等身材,身高約1.5米。市民如有任何關於麥蘭消息,可電2507 7135或電郵tracing@redcross.org.hk

(明報新聞網)

舊金山1餐廳為對抗缺工 公開全員勞資

缺工是美國在經濟復甦遇到的挑戰,舊金山一家餐館公開薪資透明度爭取勞工,革除傳統小費制度,改以對客人收取服務費讓員工均分,被視為「不正常」的作法建立了員工信任。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舊金山奧克蘭(Oakland)一家新開幕才一個多月的法式餐廳「一日遊」(Daytrip,暫譯),老闆在員工訓練首周就跟員工們開誠布公談「錢」。
這家餐廳是史登(Finn Stern)夫妻所開設,他們在員工訓練首周就把所有人的薪資大公開,包括資方薪酬。員工福利和給付方式也一次說清楚。
另外,這家法式餐廳餐館選擇不收小費,而是直接在帳單上對客人收取20%服務費,平均分配給員工。
美國餐飲服務業有收取小費的傳統。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之後,舊金山餐飲業一般會建議客人支付消費金額18%至30%不等的小費給服務人員。
報導指出,這樣的透明度在餐飲事業很「不正常」。但今年10月才開業的這家餐館已經看到成效,避掉疫後經濟復甦全美缺工、許多業者苦於聘請不到人的問題。
餐廳共同創辦人史登在華府成長,他搬到加州為農業立法組織工作,在筋疲力竭之後,改投入餐飲事業。以公平和永續未來為目標,建立他認為「酷又有趣」的食物系統,其中包括支持環保農夫,強調多吃菜、少吃肉的菜單。
史登和妻子向當地餐飲業界其他成功經營者取經。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客人收取20%的服務費,如此一來,不只是餐廳侍者和調酒師可以拿到小費,連廚師和洗碗工人也可從中得到分配。
奧克蘭位於舊金山東邊約半小時車程處,是一座約43萬人口的海港城市。
奧克蘭當地規定的基本工資是時薪14.36美元,這家餐館給予的時薪是16到18美元之間。史登說,加上服務費分配,員工時薪最終可從31美元起跳。
這家法式餐廳餐館薪水透明,副主廚年薪7.5萬美元;酒品總監年薪6萬美元,這個職位一年的小費通常是1萬美元,若服務費分配不足,餐館老闆同意補齊金額。這對夫妻老闆的薪水是一人4萬美元。全職員工享有醫療保險福利,他們把菜單價格提高5%作為健保基金。
傳統上,餐廳對菜單上各個品項的定價會有個數學等式,例如一盤24美元的南瓜味噌義大利麵,30%用在食材成本,30%支付員工薪水,30%花在租金等管理費。不是每家餐廳都能完美運作,因此美國一般餐館可能只有3%到5%的薄利。
當員工知道這些餐館經營的眉角之後,有助於建立彼此的信任、防止偏袒。另有些員工表示,透明度幫助他們了解餐飲企業經營的現實。
這家餐館仍維持傳統的主雇關係,不過,員工有自主權建議廚房該買的工具、酒單上的品項,且菜單上印出所有在餐廳工作的18位員工名字。


來源:世界新聞網

感恩之夜,帶龍鳳胎送麵包給街友

【大成報記者傅建峰/台南報導】台南市民楊登台有感社會暴力事件愈來愈嚴重,要讓自己的小孩能對社會付出愛心,特選在11月25日感恩節的晚上,購買麵包餐盒並帶自己龍鳳胎的兒女,到台南火車站前地下道送麵包給街友。
楊登台指出,教改20年來可說是失敗,儒家傳統思想道德觀教育,現在蕩然無存,街道上可看到棒球、刀子橫行,造成社會治安敗壞。
楊登台說,且這社會愈來愈冷淡,自己則教小孩子要明哲保身,避免惹禍上身,後自己想想這是不對的,不如讓小孩子走出去看看社會角落,希望他們往後能幫助這個社會。
楊登台以身教重於言教之下,帶小朋友去購買約100個麵包,隨後轉至台南二中、台南火車站前的地下道,讓2位小朋友親自送麵包給街友,結束後回到住家附近的文化派出所,感謝警察叔叔們為社安治安的努力。

(yam News)

06 2025/07 08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HN:
No Name Ninja
性別:
非公開

TemplateDesign by KARMA7

忍者ブログ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