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到了,許多民眾都有定期購買保健食品及健康食品給親友和長輩的習慣,但是如果吃了這些
保健食品oemodm之後,不但沒有到宣稱的效果,甚至有了不適的症狀或反應發生,民眾要如何自保呢?發生這些狀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吃了保健食品之後,有些人的身體可能會產生不適的症狀,許多民眾會認為是產品在身體作用的反應,吃一段時間就不會有了。但其實,一旦發生了非預期的症狀或身體不適的狀況,就應該要立即停止服用產品,由於每個人的體質、食用方式不盡相同,也可能與正在服用的其他藥品產生不同的交互作用,應仔細觀察身體狀況後至食藥署建置的系統進行通報。藉由通報,衛生機關可針對案件進行調查、並蒐集相關資訊進行分析研究,建立「
保健食品oemodm」安全資料庫,一起為全民健康把關。
食藥署在96年起,針對「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建置了「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提供醫事人員、廠商、民眾、經銷商、消保團體、消費通路等,在發生非預期反應時可以即時通報。範圍包括1.食用健康食品或任何膠囊錠狀類保健用產品後,發生身體不適。2.食用健康食品沒有達到宣稱保健功效者,都可以進行通報。
近年來,養生保健的意識盛行,許多民眾都會自行選購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作為日常生活的營養補充。還是要特別要提醒民眾,在購買保健食品及健康食品時,建議一定要在具有保障的通路購買,並注意商品的標示、產地、原料、廠商資料等,是否有清楚的標示。尤其千萬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
保健食品oemodm,不但吃了沒有效用,還可能花了大錢卻傷害身體。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