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甜點控看過來:這些餐盒裡的小驚喜你吃過幾個?

活動、研討會、教育訓練、開幕酒會……無論什麼場合,當你打開一盒點心餐盒時,是不是常常會有一種「猜猜今天裡面有什麼」的期待感?雖然點心餐盒多以常溫、易保存的食品為主,但有些品項總是不管吃幾次都會讓人嘴角上揚。

今天就來盤點幾個讓甜點控為之心動的高人氣點心小驚喜,看看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


第一名:金牛角麵包

完全不意外吧?酥香的外皮、帶點奶油風味的柔軟內層,無論冷熱都好吃。特別適合早場活動或研習課程中場,填飽肚子不會太膩口,是甜鹹兩吃都受歡迎的萬用王者。


第二名:布丁

如果你拿到的餐盒裡有布丁,恭喜你,中獎了!這種滑順又療癒的小點心,是許多甜食控的最愛。尤其當主辦單位選的是那種有一點點焦糖味、蛋香濃郁的版本,吃完真的會心情超好。


第三名:巧克力蛋糕捲

濕潤的蛋糕體包覆香濃巧克力內餡,口感綿密,不用叉子也能優雅食用,是一種剛剛好、不會過甜又有「儀式感」的小奢華。冷藏或常溫都好吃,擺在餐盒裡絕對是亮點。


第四名:小披薩

當活動是跨越午餐或下午茶時段,小披薩就成為最受歡迎的鹹點選項。起司香、餅皮酥,無需加熱也能吃得開心。偶爾換換口味,加一點義式風情,也能讓餐盒更有記憶點。


第五名:小瓶果汁

雖然不是點心本體,但一瓶貼心的飲品真的可以加很多分。常見的如柳橙汁、蘋果汁,不僅口感清爽,也能剛好中和點心的甜味,讓整體口感更平衡。


活動餐盒雖然只是活動的配角,但若選得好,絕對能成為加分亮點。下一次打開餐盒時,不妨觀察一下——那個讓你最期待的小驚喜,是不是也榜上有名呢?

想打造讓大家一打開就眼睛一亮的點心餐盒嗎?歡迎聯絡貝妮亞西點餐盒專家,量身打造你專屬的活動餐盒搭配方案!

 
PR

怎樣的餐盒才讓人驚喜?完美活動餐盒的關鍵是這些小細節

有沒有那種經驗?參加一場活動、開會或記者會,當主持人說「現場備有餐盒可自取」時,大家一邊假裝冷靜、一邊內心超期待。

畢竟,在一連串簡報或討論之中,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餐盒,真的可以為整場活動加很多分。有些餐盒一打開大家就驚呼「哇這看起來好好吃」,有些則默默放回桌上讓它自己冷卻。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活動餐盒才會讓人打從心裡笑出來?其實,關鍵就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裡。


1. 食物不只是填飽肚子,更要擺得賞心悅目

活動餐盒的內容就算是簡單的三明治、蛋糕和水果,只要擺盤整齊、配色舒服,就能瞬間升級質感
像是用防油紙包起的小點心、分隔乾淨的甜鹹區、顏色豐富的水果切片,這些都能讓人打開盒子瞬間好感度提升。

小細節能讓人感受到:「這不是隨便塞進去的便當盒」,而是有設計過的貼心餐點。


☕ 2. 附上一杯貼心的飲品,就是貼心加倍

點心餐盒裡如果有附上一瓶小果汁、咖啡或冷泡茶,真的會大加分!
特別是中午或下午的活動,如果剛好來一杯有涼意的飲品,真的會讓人感動到想拍照打卡

而且如果飲料還選得不錯,比如低糖果汁、茶飲或玻璃瓶裝,整體質感瞬間又拉高一層。


3. 紙盒外觀也能「先加 10 分」

不只是內容物,**外包裝也超重要!**你可能覺得只是個紙盒,但如果那個紙盒設計得好看、有品牌 LOGO、有活動貼紙、有標籤說明,就會讓人一眼覺得:這活動有準備!

曾經參加過一場記者會,餐盒外面還貼了「媒體限定點心」,瞬間讓人有點被寵愛的感覺(笑)。


4. 鹹甜搭配剛剛好,才吃得愉快又不膩口

最理想的活動餐盒,是有鹹、有甜、還有一點水果或堅果清爽平衡。
例如一個火腿蛋三明治+迷你可麗露+小杯果汁,或是小鹹派+布朗尼+葡萄串,不會太飽,又剛好有變化。

吃完不會膩,也不會覺得只是「塞點東西果腹」,反而是一份讓人覺得被照顧的小心意。


餐盒,真的會說話

說到底,活動餐盒不只是給人吃的,更像是一張活動的「名片」或「印象分」。它代表你對參加者的重視,也是一種溫柔的交流方式。
只要用點心思,不需要昂貴食材,一樣能做出讓人笑出來的好感餐盒。

正在籌辦活動嗎?參考貝妮亞西點餐盒專家吧!別忽略那一盒小點心,可能就是大家對你活動的第一個好印象喔!

 

法式料理怎麼吃?從前菜到甜點的正統用餐順序全解析

第一次走進法式餐廳,是不是有種「哇,好高級」的感覺?菜單上滿滿法文、服務生態度超有禮、連送上來的麵包看起來都特別有氣質。但……你是不是也偷偷想問:「這到底要怎麼吃?到底什麼時候上主餐?甜點會在哪一刻出現?」

別緊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法式料理的優雅面紗,帶你用最簡單的方式認識正統法式餐的上菜順序和小規矩,吃得有風度,也更享受!


1. 開場不急主菜——前菜(Entrée)

法式料理的「entrée」並不是主菜喔!它其實是「開胃菜」的意思。通常會是輕盈的料理,像是鮮蝦慕斯、法式洋蔥湯、鵝肝醬搭配麵包等。目的是喚醒味蕾,讓你準備好迎接後面的重頭戲。

2. 酒與麵包是常駐嘉賓

在法餐中,紅白酒會依照餐點搭配出場,紅酒配紅肉,白酒配海鮮。不喝酒的朋友也可以選氣泡水或無酒精飲料。而麵包?放心,它不會只有一塊,一整餐都會不斷補上,不需要尷尬地省著吃。

小提醒:法國人不會把麵包拿來「配飯吃」,通常是配前菜或用來沾醬。

3. 菜單的主角登場——主菜(Plat principal)

這才是你期待的重頭戲!常見的主菜有紅酒燉牛頰、香煎鴨胸、焗烤海鮮、羊肩排等。醬汁通常會根據主食材特別調配,每一口都是味蕾的冒險之旅。而配菜如松露薯泥、時蔬或小馬鈴薯,也是精心搭配,絕不只是擺好看的。

4. 起司盤?是的,真的有!

雖然不是每家餐廳都會提供,但在法國,主菜與甜點之間,會來一份「起司盤」,讓你轉換味覺、慢慢過渡。如果你愛起司,千萬別錯過,這是體驗法國餐桌文化的靈魂之一。

5. 收尾的幸福——甜點(Dessert)

終於來到令人期待的甜點時間!法式甜點可是大有名堂,焦糖布蕾、馬卡龍、可麗露、法式千層,每一道都值得你慢慢品味。有時也會搭配咖啡或小酌一杯甜酒,為這場餐桌旅程劃下完美句點。

小小提醒:節奏慢,是一種優雅

法國人吃飯從不趕,慢慢聊、慢慢吃,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在法餐廳發現上菜速度悠閒,別急,這就是他們的風格。吃飯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一場美好過程

是不是發現,法式料理其實沒有那麼神秘,反而多了幾分儀式感與生活美學?下次走進法式餐廳,不妨試著放慢步調,一道一道地品味,讓味蕾也去一趟巴黎旅行吧!✨

如果你也想親自體驗法式料理的優雅與層次,歡迎到L’Atelier de Patrick 派翠克法式料理餐廳,來一場屬於你的味覺旅程!

 

陳穎Ying C./淺談獨立麵包店的危機與前景

麵包業在這幾年發展迅速、產值巨大。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整體烘焙產業市場年產值約600億元。不過去年年底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發表一份「台灣烘焙趨勢大調查」,以消費者調查和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為基礎,推估光是烘焙麵包市場規模就有約708億之譜,遙遙領先平日西點蛋糕零售市場的393億、節慶蛋糕的132億與中式點心(伴手禮)的114億。


若以營業店數來看,台灣西點麵包零售業店家數至今年六月為止,共有5,760家,與去年一月相較,成長了近200家。即使在日本與法國兩個相對成熟的市場,麵包業也仍有繼續發展的潛力。據法國全國麵包聯合會統計,目前全法約有33,000家麵包店,每月也仍有新麵包店開業,整體店數呈現正成長。日本政府也統計,全日本甜點麵包店家數自2012年至2021年,從46,900家成長為48,289家,同樣呈現穩定成長趨勢。


但在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數字背後,麵包販售通路的版圖卻悄悄有所變化。上述台灣烘焙趨勢大調查報告中顯示,目前台灣人購買麵包的通路雖仍以獨立麵包店居首,但便利商店緊接在後,是26%的人最常去購買麵包的地方,超市則在連鎖麵包店之後,位居第四。前陣子媒體報導,台灣超市龍頭全聯與日本阪急BAKERY合作的阪急麵包,在去年創下12億元業績,而由於超市通路遍及全台,全聯也搖身一變,成為全台最大的連鎖麵包品牌,輝煌戰績顯示超市麵包可能還有不少成長空間。


無獨有偶,在日本,超市的成長也非常強勁,甚至超過了獨立麵包店,成為日本人最常購買麵包的場所。根據市調機構MyVoice的調查結果,82.8%的人曾在過去一年中於超市購買麵包,但只有49.4%的人去過麵包店。與前幾年相較,在超市購買麵包的比例逐年增高,麵包店卻年年減少。超商則從2020年至2024年間皆穩定在43-44%左右,不過,《The Japan Times》在上月報導,7-11的現炸咖哩麵包,在2023年賣出超過7,698萬個,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成為當年度全球銷量最高的現做麵包


超市與超商的搶攻,反映獨立麵包店的經營壓力年年增加。過去超商與超市麵包最大的優勢,或許是快速、便利,以及因大量生產而更為低廉的價格,而獨立麵包店則在新鮮與美味中勝出。但到了現今,當全聯能借助自有生產線與烘焙廠,每日運送現烤麵包至門市、便利商店也能現炸咖哩麵包,獨立門店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若再考慮近年來食材與人力成本年年上漲,顯然麵包業的榮景並非人人皆能雨露均霑。日本的產業現況便反映了此一趨勢,雖然整體甜點麵包店家數成長,但其中個人經營的店家數卻逐年衰退,2021年與2012年相較,已減少了3%。


從這幾點看來,即使麵包業發展潛力龐大,獨立麵包店的前景或許並沒有想像中樂觀。但消費者對獨立麵包店的期待,仍有超市與超商無法完全滿足之處。台灣烘焙趨勢大調查報告中揭露,消費者對獨立麵包店的期待更多是美味、新鮮與商品獨特性,也願意為美味、天然健康和獨特性額外支付溢價。以「健康」為例,經過長時間良好發酵的麵包,能夠解決不少麩質過敏人的困擾,但大量化生產的商品不可能有這般餘裕。同樣在解決消化問題上,由古代小麥品種如紫麥(purple wheat)、斯佩耳特小麥(Spelt)等磨成的麵粉,在近年來也受到不少矚目。在法國,越來越多專業主廚與工藝麵包店開始選用由古代小麥磨成的麵粉,隱然成為一股新興趨勢。消費者不僅對麵包品質有所追求,更擴及原料與製作過程。為高端需求創造差異化商品,正是獨立麵包店特有的優勢。


在商品之外,獨立麵包店還能提供不同於賣場的消費體驗、甚至創造情感連結。以法國為例,在經歷慘痛的新冠疫情之後,如今消費者更傾向於在家附近的麵包店消費,因為他們親身體驗了支持當地小店的重要性。在附近店家消費,是表達認同最直接的方式。和甜點不同,麵包多了功能性與日常性。當麵包在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獨立麵包店帶來的人際交流與消費體驗,更可能成為消費者難忘的人生風景之一。



(聯合新聞網)

天天飆高溫!生麵團「放車上4小時」 驚烤出金黃麵包餐盒

極端高溫席捲北半球,各地皆出現破紀錄的高溫紀錄。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一名護林員,因接連多天「熱到受不了」,竟突發奇想將生麵團放置在車內儀表板上,試圖想藉由太陽的熱度烤麵包餐盒。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事後將結果公布,麵團竟真的成功膨起,並冒出陣陣香味,網友們對此更是議論紛紛。


亞利桑那州土桑市(Tucson)「仙人掌國家公園」的一名護林員,上月29日在臉書發文分享,因連日來的高溫,讓他突發奇想「嘗試烤麵包」。據悉,他在28日上午11時許將麵團放置在車內儀表板上,當時戶溫氣溫達到華氏97度(約36.1度),汽車儀錶板的溫度則是華氏163度(約攝氏72.7度)。

直到下午2時許,他回車內查看時,戶外氣溫更是飆升至華氏105度(約攝氏40.5度)、車內溫度則達到華氏211度(約攝氏99.4度)。從曝光照片可見,當下麵包的表面已有淺淺的金黃色;隨後他在下午3時將麵包餐盒從車內取出時,表面已明顯膨起,更散發出陣陣麵包香。


護林園透露,他事後檢查麵包「烤」的狀況,發現表面已完全熟透,但內部仍有部分軟爛未熟。但即便如此,他仍表示這次的實驗大成功!


事實上,該名護林園過去也曾利用陽光和儀表板加熱蔬菜、烤餅乾。相關文章曝光後,大批網友驚呼聲連連,「這太不可思議了」、「可以出一本教人如何在車內烘烤的食譜了」、「我敢打賭這個人的車聞起來一定很香」、「可以在車裡做一道『夏日燉菜』了」。


不過護林園也說明,他之所以做這些實驗,主要是想提倡,別在夏日將孩子及寵物放在停駛的車內。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過去27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平均每年有37名兒童因留在車內中暑身亡。另根據美國獸醫協會(AVMA)的數據,數百隻寵物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對此,護林園表示,「如果您聽到停放的汽車發出哭聲、吠叫或類似聲音,請立即採取行動。在炎熱的車內只需要10-20分鐘就會危及生命。」並提醒有飼養寵物及家中有小孩的車主,下車前務必檢查後座,以免釀成憾事。



國際中心/楊惟甯報導


(yahoo奇摩新聞)

08 2025/09 10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HN:
No Name Ninja
性別:
非公開

TemplateDesign by KARMA7

忍者ブログ [PR]